國立旗美高中校史 教育是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,為提升整體國民知識經濟的實力,民國56年中央政府開始進行延長國民教育為九年的相關規劃,同時為擴大國(初)中學生畢業升學的需求,依據「省辦高中、縣辦國中」原則,訂於民國57學年新設11所省立高中。據此,於民國57年2月,台灣省政府先派任省立鳳山中學校長鄭捷兼任本校籌備主任。因旗山、美濃地區,向來學風鼎盛,二個地區的鄉親都積極爭取設校,最後在兼顧兩個鄉鎮居民的就學便利,擇校址於旗山、美濃交接的旗尾山下。57年8月1日正式設校,由時任台灣省主席黃杰取校名為「省立旗美高中」,調任台南縣新豐中學校長余瑞霖接任本校創校校長。並將原先旗山中學二、三年級的學生撥入本校,並於一年級正式招收七班的新生。 本校57年建設初期,備極艱辛。校舍僅有志清樓以及現今科學館的部分樓層教室,且校舍周遭都有水塘環繞。所幸在余校長積極的擘畫以及後續接任校長的努力經營,同時結合地方仕紳對教育的熱忱捐學,漸次整地並改善校園環境,興建包含操場、樂群樓、教職員宿舍等。並於61年4月23日舉辦第一屆的校慶運動大會,並議定是日為校慶日。後續各棟校舍持續興建,舉其要者諸如:66年體育館完工、74年家政樓(現實習大樓)完工、79年圖書館完工、81年行政大樓完工、84年禮堂完工、87年育美樓完工,近至94年育賢樓完工,並改設校門口於現址,再於95年報廢拆除志清樓後,至此校園環境與館舍趨於今日現狀。 本校設立之初以高中學制為旨,然後續因應國家經濟發展與職業技術人才所需,陸續進行招生科班的調整,包含69年招收家政科、74年招生服裝製作科、89年招收幼保科、103年將服裝製作科調整為「流行服飾科」、109年招收體育班與「多媒體設計科」,並停招「流行服飾科」。五十餘年來,莘莘學子於旗尾山下的美麗校園中致力學習,統計至110年,53屆的畢業生人數已達1萬7千多名,並於各行各業大展長才,彰顯與榮耀本校的辦學成果。 本校歷經多位校長帶領師長團隊共同努力,留下許多值得令人回憶的美好歲月。創校余瑞霖校長對建校藍圖的擘劃、典章制度的訂定,以及親力親為帶著師生一同整理校地,總是最早到校最晚離校,以校為家的精神令人敬佩;查顯球校長親切待人與同仁打成一片,奠定溫馨校園氛圍;戴華校長引進許多教學新觀念與方法;白文卿校長時安排男女分班,嚴管嚴教,體育館於其任內落成後,畢業會考於體育館統一辦理,見諸其嚴謹治學的精神,也形塑了學生良好德行。喬兆坤校長重視因材施教的理念,落實因材命題、因材評分的教學,並強調「學校多一些,監獄就會少一些」的觀念,給予了不同特質的學生更多發展機會。呂見達校長任內擴展校地規模,積極爭取經費,將當時校門口旁的農地購置完成,並規劃興建現今的行政大樓。後繼的歷任校長,在這些基礎上辦學,不斷精進學校各項校務的發展,得以成就今日旗美高中之欣榮。 五十餘年來的校史,師生們也都有許多傑出的表現,包含有藍勝生與江春仁老師獲得杏壇最高榮譽「師鐸獎」的肯定,也有許多教師參加教育廳辦理的全國命題競賽榮獲優秀成績。學生團隊中,於民國89年成立室內管樂團,更是全國音樂比賽南區的常勝軍。升學表現在台、清、交、成都是榜上有名,而且不乏有從父母親到子女(兄弟、姊妹檔)都就讀旗美高中的地方美談。 本校設校,從作為大旗美地區延長9年國民教育的基礎,到今日扮演12年國民教育的社區高中使命。儘管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,本校有所不變也有所變。不變的是,始終都是能在全體師長的精進與努力下,肩負對大旗美地區國中畢業孩子的教育、照顧、關懷與支持。有所變的是,配合不同時期的國家教育重點發展工作,持續都能動態調整與創新因應各項課程與教學的發展。以此為基石,繼續承擔在南台灣高雄市東區偏鄉的教育興學重任。 校長彭昕鋐撰 111.04.16 |